收藏

    槐角

    原价
    5.00
    售价
    3.80
    1998销量
    • 重量: 重量:50克
    可选规格

    槐角 (《本草备要》)

    【异名】槐实(《本经》),槐子(陶弘景),槐豆(《本草原始》),槐连灯、九连灯、天豆(《河南中药手册》),槐连豆(《中药材手册》)。

    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槐的果实。植物形态详"槐花"条。

    【采集】冬至后,果实成熟时采摘,除去梗、果柄等杂质,晒干。

    【药材】干燥荚果呈圆柱形,有时弯曲,种子间缢缩成连珠状,长1~6厘米,直径0.6~1厘米。表面黄绿色、棕色至棕黑色,一侧边缘背缝线黄色。顶端有突起的残留柱基;基部常有果柄。果肉肉质柔彰(而粘,干后皱缩。气微弱,焦糖样;味微苦。内有种子1~6枚。种子肾形,长8~10毫米,宽5~8毫米,厚约5毫米。表面光滑,棕色至棕黑色,一侧有椭圆形的种脐,旁有圆形的珠孔,另一旁有略突起的种脊。种皮革质,子叶2片,黄绿色,嚼之有豆腥气以肥大、角长、黄绿色、充实饱满者为佳。
    全国各地均产,主产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辽宁等地

    【性味】苦,寒。

    ①《本经》:"味苦,寒。"

    ②《别录》:"酸咸,无毒。"

    ③《本草蒙筌》:"味苦辛咸,气寒,无毒。"

    【归经】入肝、大肠经。

    ①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入心、肝、大肠三经。"

    ②《本草经疏》:"入手、足阳明,兼入足厥阴经。"

    【功用主治】清热,润肝,凉血,止血。治肠风泻血,痔血,崩漏,血淋,血痢,心胸烦闷,风眩欲倒,阴疮湿痒。

    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2~5钱;或入丸,散;嫩角捣汁用。外用: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
    【宜忌】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。

     

    加载中...

    温馨提示 ×
    商品已成功加入购物车!
    购物车共 0 件商品
    去购物车结算
    ShopXO电商系统